煙硝,意指火藥、易燃之炸藥。從片名來看,已然開宗明義向觀眾闡明,這是場無關乎戰爭的愛戀,情感並不如此脆弱地受制於任何政治情勢。但現實卻不盡然能夠成全理想,想起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的原著作家Stefan Zweig曾寫道一段話「我們歲月中的每個小時都和世界的命運聯繫在一起。我們遠遠超出了自己狹隘的生活小圈子,分享著時代與歷史的苦難和歡樂。」這個精神可以說在《沒有煙硝的愛情》有了完美的體現,Zula和Wiktor只是在大時代下的其中一對愛侶,那個年代無數故事在局勢變動下同時有了悲傷的註定。
二次大戰甫結束之時,國際間最重要的改變莫過於劃入「蘇美冷戰」,片中的幾次轉場明確指出當今的年代背景,好讓觀眾更能直接了解政治現況。而電影裡出現的場景___波蘭、柏林、南斯拉夫、巴黎...等,更是和美蘇關係緊緊相扣的關鍵國域。不過我不想在這篇觀後感提到太多政事國情的歷史,大家有興趣可以再去做相關的深入研究。大致可以說,波蘭和巴黎對於主角分別代表著安穩的生活和冒險的自由。在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,尋餐溫飽和安定日子才是人民的首要需求。如片中女主角為了生活必須歌頌史達林,向社會傳達社會主義,縱使內心有多渴望逃逸,也不得不低頭求全。
但我想,這部片更著重於刻劃男女間歷久不衰的情誼。執著彼此一生的摯愛濃烈,無論何時何地再相遇仍能保有愛戀最初的悸動與歡愉。在那個時代相戀是多難圓滿的平凡事,整部片色調黑白、氣氛帶著沉悶,也襯出冷戰時期動盪產生的諸多不光明和不得已。相距一條界線,就像一個星球;相隔一年,就像一個世紀。
電影的最後,Zula說道「我們過去那邊吧,那邊的風景比較漂亮。」我們、那邊,經歷了多少的苦痛和分離才能再相聚,唯一不變的是愛你的初心,這才是觸動情感的真諦。心中有了相互的連結,再遠都能試著在一起,即是身處的時局不安寧,我們仍會找到方法把日子過下去,只要相愛與互信。
最後附上導演說的一句話作結,也剛好呼應了這些時代下的悲劇不過是多平凡的事。"Every life is a disaster, but I wanted to make it a beautiful disaster, and kind of slightly transcend the ending. But it's true if you look at most lives, it's very unattractive."
陳姿卉02.09.2019
#leiwmovie